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07 中歐建立直接貿易關系(中國與歐盟有哪些關系?)

来源: 发表时间:2024-05-11 03:48:00

礎原則——最惠國待遇。但由于自由貿易區的積極作用,世界貿易組織《關貿總協定》第24條對其作了特別規定從而使自由貿易區成為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例外,并明確允許各成員國或各成員在其領土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目前,實踐證明,自由貿易區對于多邊貿易體系并未構成重大威脅;相反,由于它的目標是區域內的貿易自由化,可以率先在區域實現內部貿易自由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與多邊貿易體系具有互補性,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推動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因此,自由貿易區和多邊貿易體系可以共存,事實上世貿組織的很多成員同時也是各自由貿易區的成員。

世貿組織關于自由貿易區的主要規定有如下幾點:

第一,成立自由貿易區的目的是便利組成自由貿易區的各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貿易壁壘大體上不得高于或嚴于未建立自由貿易區時各組成國家和地區對未參加自由貿易區的各成員所實施的關稅和貿易規章的一般限制水平。

第二,任何成員如決定加入自由貿易區或簽訂成立自由貿易區的臨時規定,應有一個在合理期間內成立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和進程表。

第三,任何成員決定加入自由貿易區,或簽訂成立自由貿易區的臨時協定,應及時通知全體成員,并應向其提供有關擬議的自由貿易區的資料,以使全體成員得以斟酌并向各成員提出報告和建議。如果全體成員發現參加協定各方在所擬議的期間內不可能組成自由貿易區,或認為所擬議的期間不夠合理,全體成員應向參加協定各方提出建議,如參加協定各方不準備按照這些建議修改臨時規定,則有關協定不得維持或付諸實施。

第四,對自由貿易區成立計劃或進程表的任何重要修改都應通知全體成員。如果這一改變將危及或不適當地延遲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全體成員可以要求同有關成員進行協商。

第五,為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過渡性臨時協議的合理期限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允許超過10年,當一項協議的成員認為10年不夠時,則須向貨物理事會提供需要更長一段時間的完整解釋。

第六,自由貿易區要接受世界貿易組織工作組的檢查,并定期向世界貿易組織理事會做出協議執行情況的報告。在當今世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形勢非常迅猛,在全球范圍內其數量已經達到數十個,范圍遍及各大洲,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東盟自由貿易區最具典型意義,而北美自由貿易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他自由貿易區還有中歐自由貿易區、歐盟——拉美自由貿易區等等。總體來看,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通過建立和發展自由貿易區來為自己的經濟發展服務,目前除亞洲的中國、日本、韓國以外,世界上幾乎各主要貿易國均已參加自由貿易區,有的還是多個自由貿易區的成員。

自由貿易區的產生和迅猛發展有其深刻歷史、經濟、政治、文化原因。

第四,20世紀90年代一再發生的地區性經濟危機的教訓,也促使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地區經濟合作的制度化。1997年的東南亞經濟危機證明,在同一地區國家之間,危機蔓延的速度往往更快,相互影響也更為強烈。因此,加強地區內經貿合作不僅有助于防范新的危機,而且也有助于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自由貿易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國際貿易和成員國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一般認為,在區域內建立自由貿易區可以促進成員國內部經濟貿易的增長,加快區域內部國際分工的深化和合作,促進各成員國貿易自由化的程度,吸引和擴大對外投資,增強成員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和談判力量,從而最終達到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因此,自由貿易區已經成為各國為了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制度性安排。

二、北美自由貿易區概況

(一)、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背景

1989年,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率先簽署了《美加自由貿易協定》,這使身為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在北美經濟大格局中面臨邊緣化的危險。為了不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落后,墨西哥開始加入談判。1991年2月5日,美、加、墨三國總統同時宣布,三國政府代表從同年6月開始就一項三邊自由貿易協定正式展開談判。經過 14個月的艱苦談判,在1992年8月12日,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簽署了一項三邊自由貿易協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即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1994年1月1日,該協定正式生效。協定決定,自生效之日起15年內三國應逐步消除它們之間的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和勞務的自由流通,從而形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集團。

成立之初,它就擁有3.6億消費者,其國民生產總值總計超過6萬億美元。可以說,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它力圖以自由貿易為理論基礎,以自由貿易區的形式來實現貿易、投資等方面的全面自由化,進而帶動整個北美地區的經濟貿易發展。當時,許多國際經貿界人士視之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措施最大膽的自由貿易區。尤其是對于墨西哥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加入這一協定包含了各方面的機遇和風險,對其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影響非常深遠。

一般而言,戰后出現的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等形式的區域經濟組織,其成員國一般是經濟水平相近的國家。從國際產業分工的角度分析,成員國之間多是水平分工方式,以達到較高層次上的競爭和互補關系。例如,歐盟在東擴以前由清一色的發達國家組成,是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傳統均相對接近的機制,是大多數國家共同推動的,沒有一個國家能起絕對的主導作用,因而其組織化程度和規范均遠遠高于其他區域組織,也是其賴以成功的基本原因之一。相比之下,北美自由貿易區由兩個屬于七國集團成員的發達國家和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組成,它們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因此,北美自由貿易區是通過垂直分工來體現美、加、墨三國之間的經濟互補關系,促進各方經濟發展。從歷史經驗上看,在差距如此之大的國家之間組成自由貿易區還尚無先例。因此,北美自由貿易區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區域內組成自由貿易區的第一次嘗試,其成敗對于世界范圍內的區域經濟合作都有很大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北美自由貿易區運行的基本模式是美國和加拿大利用其發達的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通過商品和資本的流動來進一步加強它們在墨西哥的優勢地位,擴大墨西哥的市場;而墨西哥則可利用本國廉價的勞動力來降低成本,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并將商品出口到美國,同時還可以從美國獲得巨額投資和技術轉讓以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本國產品的更新換代,在垂直分工中獲取較多的經濟利益,三國之間密不可分的經濟關系成為它們合作的紐帶。因此,北美自由貿易區是南北經濟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美、加、墨三國之所以能走到一起組成自由貿易區,其背后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從理論上看,南北區域經濟集團組織的形成, 首先必須具備兩個戰略性前提:

第一,殖民地和落后地區在政治和經濟上獲得獨立,至少在名義擺脫了發達國家的控制,存在通過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強烈愿望。

第二,同一區域內的發達國家基于共同的利益考慮, 需要通過合作來共同對付外部經濟力量的競爭。

具體而言,一方面,20世紀80 年代以來,歐盟(前身是歐共體)經濟實力日益壯大,亞洲的日本經濟也急劇膨脹。在冷戰結束后,世界形勢的發展對美國出現了一些不利態勢,美國已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單槍匹馬地與對手進行競爭。美國必須創建以自身為核心的、能與其他經濟集團和經濟強國相抗的區域經濟集團,以鞏固美國的世界經濟地位。美國因此對建立自由貿易區就擁有了巨大的動力和熱情。另一方面,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也符合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利益。加拿大經濟一直嚴重依賴于美國,原有的《美加自由貿易協定》已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墨西哥作為經濟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雖然由于一些歷史原因曾長期拒絕與美國在經濟上結盟,但20世紀80 年代中期以來其國內不斷惡化的經濟形勢使得與美國合作成為唯一的選擇。總而言之,面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三國都以務實的態度調整了自己的經濟發展戰略,在克服了重重阻力之后最終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基本內容

針對三個成員國不同的經濟發展情況,《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安排。

第一,在墨西哥占有勞動力優勢的紡織品和成衣方面,除了取消一部分產品的關稅外,對于墨西哥生產的符合原產地規則的紡織品和成衣,美、加取消其配額限制,并將關稅水平從45%降到20%。

第二,對于汽車產品,美、加逐步取消了對墨西哥制汽車征收的關稅,其中輕型卡車的關稅從25%減到10%,并在5年內全部取消;對于重型卡車、公共汽車、拖拉機的關稅則在10年內取消。墨則將在10年內取消美、加汽車產品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其中對輕型卡車在5年內取消關稅。

第三,美、加分別取消其對墨農產品征收的61%和85%的關稅;墨則取消對美、加農產品征收的36%和4%的關稅。另外,墨擁有10至15年的時間來逐步降低剩余農產品的關稅,并有權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援助以及科研來支持本國農業發展。

第四,在運輸業方面,三國間國際貨物運輸的開放有一個10年的轉換期。3年后,墨的卡車允許進入美邊境各州,7年后所有三國的國境對過境陸上運輸完全開放。

第五,在通訊業方面,三國的通訊企業可以不受任何歧視地進入通訊網絡和公共服務業,開展增殖服務也無任何限制。

第六,在金融保險業方面,在協定實施的最初6年中,美、加銀行只能參與墨銀行8%至15%的業務份額;在第7至15年間,如墨銀行市場中外國占有率超過 25%,墨則有權實行一些保護性措施;墨在美、加銀行市場中一開始就可以享受較為自由的待遇。協定還允許美、加的保險公司與墨的保險公司組成合資企業,其中外國企業的控股權可逐年增加,到2000年在墨的保險企業中外國企業的股份可達到100%。

第七,在能源工業方面,墨保留其在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開采、提煉及基礎石油化工業方面的壟斷權,但非石油化工業將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另外,協定同時規定對投資者給予國民待遇,對投資者不得規定諸如一定的出口比例、原產品限制、貿易收支、技術轉讓等限制條件。作為補充,美、加、墨在1998年又就取消500種關稅達成協議。該協議從1998年8月1日生效,并規定美國免稅進口墨西哥產的紡織品、成衣、鐘表、帽子等,墨西哥則向美國的化工產品、鋼鐵制品、玩具等商品開放其市場。此協議實施后,使大約93%的墨西哥商品能享受到美國的免稅優惠,使大約60%的美國商品直接免稅進入墨西哥市場。這就形成了自由貿易區內比較自由的商品流通大格局。

急求有關對中歐關系評價的材料,在線等!

中歐關系現狀與未來

「關鍵詞」中歐關系;經貿關系

1994年至2002年為中歐關系發展的戰略轉折階段。歐盟出于自身戰略的需要和重大實際利益的考慮,開始改變它在此之前一直相對輕視亞洲與中國的政策。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這是中歐關系開始發生具有戰略意義轉變的啟動階段,中歐雙方都為此做出了貢獻,但是歐盟方面的努力似乎顯得更為積極主動一些。為此,歐盟在此期間相繼公布了一系列涉及亞洲特別是對中國的重要政策文件;在政治方面,構筑重要的溝通渠道,包括始于1996年的亞歐會議,始于1998年的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經濟領域,2000年5月,中國與歐盟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達成雙邊協議,中國“入世”進入最后成功階段,2001年11月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在科技、文教、環保、職業培訓、支持中國融入國際貿易體系的WTO 項目等方面,中歐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長足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