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04 中日進出口貿易數據分析(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来源: 发表时间:2024-04-29 03:56:31

多次會議。通過接觸、協商,更好的解決了雙方貿易過程中出現的如貿易平衡問題、產權問題、關稅問題等等摩擦,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另一方面,該委員會通過定期協商、及時解決兩國關系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有助于兩國貿易更加健康的進行,推動了兩國的貿易往來。

2、貿易規模和貿易結構

復交以來,在良好的氛圍下,在中日兩國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兩國貿易關系迅速發展,貿易規模逐年擴大;在貿易結構上,由于雙方處于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主要還是垂直分布。

1972年中日貿易額僅10億多美元,1975年達到了近40億美元,1981年幾乎達到了100億美元,是1972年的10倍,1991年又迅速躍升至200多億美元。中日貿易在雙方的貿易總額中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對于中國來說尤其如此。以1985年為例,按照中國外貿部的統計,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約592.1億美元,中日貿易占中國外貿總額的27.8%左右,占中國外貿對象國首位;按日本海關通關統計,1985年日本外貿總額3051.4億美元日中貿易占日本外貿總額的6%,為日本外貿對象國中第二位。

從表二中可以看到,中日貿易規模擴張的速度非常快。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友好的政治氛圍為經濟往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政府間各項協定的簽署也極大地便利了經濟交往。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自70年代逐漸走上正軌,尤其是1970年代末之后,中國大力發展經濟,經濟建設需要進口大批物資。早在60年代中蘇交惡以后,中國失去了東歐的技術和設備來源,日本就開始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進口來源。在1979年改革開放前后,中國又一次形成進口浪潮,日本仍然是最主要的來源。80年代以來,中國輕工業開始加快發展,日本在此期間向中國大量出口消費品和工業原料,1983年中國從日本的進口只有55億美元,1985年就達到了150億美元。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自從1966年直到80年代中期,日本近20年都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最重要的進口來源。

在雙方的進出口結構中,中方出口的主要是原材料、初級產品:石油、煤炭及其他礦產品、服裝和農產品。其中石油和煤炭是中方出口的最主要產品,1978年石油和煤炭的對日出口占到了對日貿易的40%還多,1987年比重下降了,但是也仍達近30%。日方主要向中國出口成套設備、鋼鐵、化工和機電產品,以重工業制品為主。從中日貿易長期協議中也能清楚地看到這種貿易結構,原因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下,中國能出口的產品不多,主要也就是自然資源、初級產品,而這些能源正是缺少資源卻十分需要資源的日本想要的;同樣,日本對華出口以鋼鐵及設備為主也正是由于中國要進行各方面的建設。兩國的貿易交往給雙方都帶來了好處。

表二 復交后初期的中日貿易歷年統計 (單位:百萬美元)

年 份 中國經貿部統計 日本通關統計

中方出口 中方進 口 合計 日方出 口 日方進口 合計

1972 411 626 1038 608 491 1100

1973 841 1107 1945 1039 974 2013

1974 1142 1982 3125 1984 1304 3289

1975 1403 2403 3806 2258 1531 3789

1976 1222 1816 3039 1662 1370 3033

1977 1356 2108 3465 1938 1546 3485

1978 1718 3105 4823 3048 2030 5079

1979 2764 3945 6709 3698 2954 6653

1980 3993 4915 8908 5078 4323 9401

1981 4597 5380 9978 5095 5291 10387

1982 4860 3746 8608 3510 5352 8863

1983 4457 4620 9077 4912 5087 9999

1984 5354 7374 1272 7216 5957 13174

1985 5610 70830 16440 12477 6482 18960

1986 4364 9499 13863 9857 5678 15535

1987 5016 7243 13159 8248 7396 15645

1988 7133 7300 14433 9475 9852 19328

(資料來源:轉引自林連德:《當代中日貿易關系史》,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0年2月,第189頁)

(二)、投資關系

日本對華投資始于1979年,自1979年至80年代末這一段時期,日本對華直接投資也在逐步增長,但是總體看來,投資件數比較少,項目規模也比較少。在1984年和1988年日本對華投資出現了兩次小高潮,但是這兩次均屬于小規模的試驗階段,投資量不大,而且投資主要集中在飯店、旅館等投資易于短期收回的的行業和領域,而這兩次小高潮也隨著中國經濟的調整很快衰落了。1979至1990年間,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總件數僅1404件,合同金額總共32.9億美元,實際執行了27.5億美元。這一投資規模不僅在同期日本對外投資所占微乎其微,即使在日本對東亞和東南亞投資中也無足輕重。80年代,日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遠遠少于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等單個國家所吸收的日資。日本對華投資不熱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建設剛剛起步,投資的硬件條件不夠完善,而且初期也將投資的主導對象定位于港澳和海外華僑;另一方面,對于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走向也有很多不同看法,日方對直接投資也仍然有或多或少的顧慮。

(三)、政府開發援助及其他資金合作

1、政府開發援助。日本政府自1979年開始向中國提供政府開發援助,1979至1984年日本向中國提供第一批日元貸款3 300億日元,年利率3%,償還期包含10年寬限期共30年。1984年3月,中曾根康弘首相訪華期間表明日本政府決定從1984年至1990年的7年期間,向中國繼續提供第二批日元貸款,總額4 740億日元。

2、其他資金合作。除了兩批低息日元貸款外,日本政府還向中國提供了一些臨時政府貸款和少量無償援助,而且在兩國金融業和民間財團中也有廣泛的合作。其中主要是日本輸出入銀行的能源開發貸款和中方在日本發行債券。能源開發貸款是日本政府為了鼓勵成套設備出口設立的信貸資金,由專門設立的日本輸出入銀行管理。1979年5月和1984年12月日本輸出入銀行兩次與中國銀行簽訂備忘錄,兩次共向中方提供了10 000億日元的貸款,這兩次貸款用于中方采購中方為開發石油和煤炭所需要的機器設備和器材。此外,為了開辟籌措資金的新途徑,在日本四大證券公司和有關銀行的協助下,中國自1982年開始在日本發行債券。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和福建投資企業公司首次在日本發行了私募債,后來中國銀行、中信、福建投資、上海國際信托投資等公司陸續在日本發行公募債券。“1982年1月至1987年8月,中方在日發行債券19次,合計金額達3650億日元和2.5億美元。” 這些資金合作擴大了中國的資金來源,對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20世紀90年代初期至今的經濟關系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中日兩國的經濟關系在各個方面高速發展,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績。

(一)、貿易關系

1、貿易規模。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在短暫的“平成景氣”之后,經歷了戰后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1996年以后,日本經過一系列調整改革,經濟剛剛有了起色,但是卻在不久后遭遇到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寒流,日元大大貶值,國內經濟再度蕭條。在這些情況下,國內需求減少,進口增長停滯不前,有的時候甚至出現減少。日本從中國進口卻較小地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有較大幅度上升,中日貿易增長速度遠遠大于日本外貿增長速度。拿2001年來說,日本對全球貿易出口減少15.7%,進口也減少7.9%,但是惟有對華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4%。 據中國海關統計,1991—1996年,中日貿易年增長幅度均在20%以上,而1990年至今中日貿易也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長,高于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的年均增速。

從貿易額來看,1991年中日雙邊貿易額為202.5億美元,1995年達到578億美元,2002年就突破了1 000億美元大關, 2004年中日雙邊貿易額則迅速突破了1 500億美元。1993——2003年,連續11年日本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在日本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也早已超過韓國和臺灣地區,自1995年以后連續多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貿易伙伴,2004年最終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從圖一和圖二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日貿易、美日貿易的變化情況。很明顯,中日貿易在不斷上升,美日貿易在下降,中日貿易對日本來說越來越重要。

圖一(Fig.2-2(1))日本對中美出口情況

圖二 (Fig.2-2(2) )日本從中美進口情況

(表格資料來源:日本貿易振興會網站買粉絲.jetro.go.jp)

另一方面,中日雙邊貿易在兩國各自對外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都很大。“1990年,對華貿易在日本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出口僅占2.1%,進口占5.1%,而1999年分別上升到5.6%和13.8%。” 2000年對華貿易占日本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首次達到10%,2003年則超過了15%。對日貿易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也一度逐年上升,1990年,出口占14.3%,進口僅占6.9%,而2000年分別上升到16.7%和18.4%。2001年以來,出現了新情況。盡管中日貿易額在不斷增加,中日貿易在日本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如表四所示),但是在中國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卻在降低(如表三所示)。這表明中日貿易關系中持續了幾十年的中方對日的依賴——在相當的時期內是嚴重依賴——出現了變化,日本對中國的依賴性大大增加,而中方對日方的依賴性逐漸降低。

表三 日本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中的地位 單位:億美元,%

年度 中國進出口總額A 對日貿易額B 比重B/A 位次

2001 5096.5 877.22 17.2 1

2002 6207.7 1091.1 16.4 1

2003 8512.1 1335.7 15.7 1

表四 中國在日本對外貿易中的地位 單位:億日元,%

年度 日本進出口總額A 對華貿易額B 比重B/A 位次

2001 913947 107903 11.8 3

2002 943364 127074 13.5 3

2003 989241 153689 15.5 2

轉引自薛敬孝:《1980年以來中日經濟關系的演變》,載《現代日本經濟》,2005年第一期

90年代以來中日雙邊貿易強勁發展的原因其一是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擴大了自身的出口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對日本產品和資金的需求量;其二是日元升值和日本經濟戰略的轉變。由于日元升值,使日本國內資金相對過剩,也使日本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從而促使日本企業向海外轉移。為了減少與美國、歐洲的經濟摩擦,日本企業轉移和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又逐步從歐美轉向東亞地區。中國及時地抓住機遇,提供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