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03 數字貿易產業創新園區企業服務中心(自貿區擴容增至21個 專家:未來還會增加)

来源: 发表时间:2024-05-20 03:11:04

時,國務院還發布了《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擴容,距離去年8月26日公布新增6個自貿區,時隔不過逾一年。至此,我國已先后產生六批共21個自貿區,分布在全國21個省份,實現沿海省份自貿區全覆蓋,形成了東西南北中皆有,沿海成片、內陸連線的新格局。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中國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自貿區需與全球開放趨勢相適應,與全球國際經貿規則相對接,在國際經貿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次我們進行自貿區的進一步擴容,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改革 探索 ,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更高水平的開放,推動加快形成發展的新格局。”9月21日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

進一步向中西部拓展

與此前的自貿區定位一致,新自貿區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并被賦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深入開展差別化 探索 ,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

同時,自貿區要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加大開放力度,開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服務于我國對外開放總體布局。

早在9月4日,中央就已經宣布,支持北京設立以 科技 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貿區。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北京、湖南、安徽自貿區的實施范圍,以及浙江自貿區擴區范圍均為119余平方公里,并均涵蓋三個片區。與其他自貿區不同的是,北京自貿區的三大片區并未指定具體位置。

此次自貿區再擴容,為何挑中北京、湖南、安徽和浙江4省市?

據王受文透露,這4個省市外向型經濟基礎相對比較好,增長也比較快。去年,這4個省市加在一起利用外資占全國的21.4%,進出口額占全國的21.7%。“在這4個地方新設或者擴區,可利用這4個省市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比較良好的特點,進一步釋放巨大的潛力和發展動能,有助于 探索 在新形勢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性經濟體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區域發展的布局來看,沿海地區自貿區已經相對成熟,需要將自貿區進一步向中西部拓展。而且內陸地區開放的條件已經具備。”劉恩專分析認為,在新的發展戰略之下,凸顯北京在高質量發展和服務業開放中的地位,作用巨大,符合國家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戰略。而湖南不僅是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在中非合作中起到很好的先行示范,同時又與大灣區發展密切相連,“可以成為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之間區域發展的自由貿易通道”。

至于安徽,在現有保稅區、綜合保稅區及在空港經濟示范區發展等特殊開放區域中,安徽的發展形態多樣,實踐得較為成功,在促進長三角發展中不可或缺,同時對促進中西部發展有重要意義。

此外,浙江自貿區多次提出要實現“一區多片”的擴區思路,這也符合浙江的實際,因為浙江無論是在自身發展還是區域發展中,地位都越來越重要。

北京自貿區肩負特殊使命

對此次新增的3個自貿區,相關方案均圍繞服務貿易、先進制造業、 科技 創新和數字經濟等新領域新業態,提出了特色鮮明的差別化試點任務,預期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從國內區域發展布局來看,新自貿區都有其獨特的戰略地位。”劉恩專說道。

其中,北京自貿區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是助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 科技 創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試驗區,著力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在劉恩專看來,北京自貿區使命較為特殊,“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試驗區”的定位是最大亮點。“北京數字經濟基礎好, 科技 產業基礎好,把這兩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任務交給北京自貿區,是合適的。”

目前,中國對外開放存在不平衡現象,服務業開放受較多限制,開放空間仍然較大。先期金融業的基礎性開放都在上海充分釋放,面對新的形勢,北京作為國家銀行業中心,“在中國金融業的開放上先行先試,責無旁貸。”劉恩專說。

具體而言,北京自貿區涵蓋的三個片區分別為: 科技 創新片區,31.85平方公里;國際商務服務片區,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5.466平方公里);高端產業片區,39.49平方公里。

方案明確,在功能劃分上, 科技 創新片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 健康 、 科技 服務等產業,打造數字經濟試驗區、全球創業投資中心、 科技 體制改革先行示范區。

國際商務服務片區重點發展數字貿易、文化貿易、商務會展、醫療 健康 、國際寄遞物流、跨境金融等產業,打造臨空經濟創新引領示范區。

高端產業片區重點發展商務服務、國際金融、文化創意、生物技術和大 健康 等產業,建設 科技 成果轉換承載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和國際高端功能機構集聚區。

雖然北京自貿區的三大片區尚未指定具體位置,但外界已經猜測紛紛。目前中關村軟件園一帶、朝陽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及大興機場等地呼聲較高。

尚余10地無自貿區

隨著3個新自貿區的新增,中國自貿區發展邁入新階段。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從此,聳立于浦東外高橋保稅區醒目的“海鷗門”插上翅膀,帶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一步步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2015年4月,廣東、天津和福建第二批3個自貿區掛牌成立;2017年4月1日,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第三批7個自貿區正式掛牌;2018年10月16日,海南自貿區落地;2019年8月26日,山東、江蘇、廣西、河北、云南、黑龍江等6省區設立自貿區。

對于此前18個自貿區的發展成績,王受文如此評價:從少到多、從無到有,大膽試、大膽闖,形成了多領域復合型綜合改革開放態勢,為我們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了有益的經驗。“七年多來,自貿區一共貢獻了260項全國復制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王受文表示。

而作為對外開放高地,自貿區今年以來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18個自貿區進出口總額達2.2萬億元,占全國的15.6%;實際利用外資807.8億元,占全國的17.1%。

隨著北京、湖南、安徽三省市新自貿區的落地,我國自貿區的版圖從前期的“1+3+7+1+6”,進一步擴容為“1+3+7+1+6+3”,呈現出“雁陣引領、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至此,中國已擁有21個自貿區。目前還沒有自貿區的省、自治區只剩下10個,分別是江西、貴州、山西、新疆、青海、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和吉林。

面對外界有關“自貿區數量多了,效果會不會減弱”的質疑,孫元欣坦言這種觀點不可取:“自貿區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而不是政策優惠洼地,參與創新主體越多,效果越大。”

劉恩專則認為,自貿區的逐步擴容,與我國開放戰略和區域發展布局密切相關,此后,國家還會根據各省市的自身條件逐漸增加自貿區數量。“目前這種增加節奏安排,還是比較客觀的,未來還會有新的自貿區。只要看一下目前海關總署設立的保稅區、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園區的分布,就能知道我國未來自貿區可能的區域分布點。”

13部門發文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先后出臺實施“互聯網+”行動和大數據戰略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數字經濟助推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了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特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數字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部署,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戰略。把支持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作為經濟轉型和促進改革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打破傳統慣性思維。從問題出發深化改革、加強制度供給,更有效發揮數字化創新對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帶動作用,推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經濟等邁向新階段。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創造新的需求,培育新的就業形態,帶動多元投資,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原則

——打破慣性思維,創新治理理念。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涌現的線上服務新模式發展為契機,打破傳統業態按區域、按行業治理的慣性思維,探索觸發式監管機制,建立包容審慎的新業態新模式治理規則。

——加快轉型升級,拓展融合深度。深入推進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和平臺“賦能”水平,推進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增強轉型能力供給,促進企業聯動轉型、跨界合作,培育數字化新生態,提高轉型效益。

——激發市場活力,開辟發展空間。營造鼓勵就業模式創新的政策氛圍,支持大眾基于互聯網平臺開展微創新,探索對創造性勞動給予合理分成,降低創業風險,激活全社會創新創業創富積極性。

——提升要素效率,暢通經濟循環。探索生產資料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改革,大力推進實物生產資料數字化,促進生產資料共享,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引導增值開發應用,激活數字化對實物生產資料倍增作用,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三、積極探索線上服務新模式,激活消費新市場

(一)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允許購買并適當使用符合條件的社會化、市場化優秀在線課程資源,探索納入部分教育階段的日常教學體系,并在部分學校先行先試。鼓勵加大投入和教師培訓力度,試點開展基于線上智能環境的課堂教學、深化普及“三個課堂”應用等。完善在線教育知識產權保護、內容監管、市場準入等制度規范,形成高質量線上教育資源供給。(教育部牽頭負責)

(二)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以互聯網優化就醫體驗,打造健康消費新生態。進一步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推進線上預約檢查檢驗。探索檢查結果、線上處方信息等互認制度,探索建立健全患者主導的醫療數據共享方式和制度。探索完善線上醫療糾紛處理辦法。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規范推廣慢性病互聯網復診、遠程醫療、互聯網健康買粉絲等模式。支持平臺在就醫、健康管理、養老養生等領域協同發展,培養健康消費習慣。(國家衛生健康委、醫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鼓勵發展便捷化線上辦公。打造“隨時隨地”的在線辦公環境,在部分行業領域形成對線下模式的常態化補充。支持遠程辦公應用推廣和安全可靠的線上辦公工具研發,滿足日常性多方協同工作、異地協同辦公需求,有效支撐工作效率提升、業務協同模式創新和業務組織方式變革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