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01 后疫情時代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將走向何方?)

来源: 发表时间:2024-05-16 04:57:01

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將走向何方?

長期以來,全球各國依據比較優勢、精細化分工、成本最低原則建立全球供應鏈,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這種體系在生產效率上是當前條件下的最優解決方案。

然而,新冠的出現,自然災害的頻發,國際形勢的變幻莫測,給全球供應鏈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小到SWITCH價格暴漲,大到制造企業的核心元件被斷供,看似無關的新聞背后,是全球供應鏈的控制權的極大變遷。

要理解這場你我息息相關的戰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發布的《后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邁向智能、韌性的轉型之路》,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重磅學習材料。

本文圈出了這份報告中的八大必看點,希望大家能更好的理清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歷程、現狀和未來趨勢。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定位

全球供應鏈是隨著全球分工逐步發展起來的,是跨國制造業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結果。從發展歷程來看,全球供應鏈早期以歐美為制造中心,二戰后逐步發展成為以歐美德日為第一梯隊、亞洲四小龍為第二梯隊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全球逐步形成了“發達經濟體——中國——全球”的雙循環供應鏈體系。融入全球供應鏈推動了中國出口產品多元化發展,中國參與全球貿易體系的深度也不斷提高,逐步以“生產加工制造中心”的定位融入了全球供應鏈體系。

全球供應鏈也逐漸形成了以美國、德國和中國為局部核心的“三中心”格局。

工業4.0時代,供應鏈將發生哪些深刻變化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融合發展為代表的工業4.0快速發展,將對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從生產和運輸環節來看,工業4.0將推動:

(1)供應鏈信息流從線性傳動向立體傳動轉變

(2)供應鏈主體由傳統工廠向“智慧工廠”轉變

(3)供應鏈運行的可預期性大幅提升

(4)供應鏈的庫存系統更加智能化

從銷售和消費環節來看:

(1)供應鏈對市場需求的判斷更加準確

(2)供應鏈對消費需求的響應更加精準

(3)供應鏈在增加就業和節約時間方面成效顯著

(4)供應鏈升級也引發了全球價值鏈的深刻調整

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體系產生了怎樣的沖擊?

全球供應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極易受到全球貨物貿易體系、服務貿易體系、對外投資合作體系的影響。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僅涉及到民生、貿易,更涉及到國家安全問題。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先后在疫情較為嚴重的城市采取不同程度的“封城”措施,嚴格限制居民戶外活動,關停各類非必要的工廠、商場等措施,導致全社會消費品需求出現斷崖式下降,也引發了全球供應鏈中、上游出現過度調整。

(2)全球供應鏈依靠全球經濟增長渠道,并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支撐。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使全球供應鏈增長失去動力。

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將如何發展

目前,美國、中國、德國已經形成了全球供應鏈體系的三個地區中心。

在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的沖擊下,各國意識到涉及基礎民生、國家安全和產業安全的行業(如醫療、軍工和高科技等)產業鏈過于集中在海外或集中于某一地區,將使本國在未來面臨外部沖擊或全球競爭時處于被動局面。

在風險規避驅動和政府主動引導下,跨國企業的供應鏈決策將根據效益、效率和風險之間的平衡,采取扁平化和多元化策略。

特別是,近年來全球供應鏈的貿易強度和人口強度呈下降趨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別出現了產業空心化和低端制造業鎖定現象,這也讓服務貿易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從你我相關的ICT全球供應鏈,看“三中心”結構變化

2000年到2017年間,ICT行業的供應鏈體系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美國和日本ICT行業(尤其是最終品生產)產業空心化。

2017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傳統最終品貿易和簡單供應鏈的全球供應中心;美國成為了一個主要的地區性供應中心,與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保持著重要聯系;日本從2000年傳統最終品貿易網絡中的全球供應中心和簡單供應鏈中的區域供應中心變為2017年的亞太地區邊緣國家,其影響力大幅下降。

盡管如此,無論是從增加出口規模,還是從與其他國家加強貿易關系的數量來看,2017年美國和日本在復雜供應鏈中仍是重要的供應中心。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在手機、飛機、汽車等復雜產品的制造上依然受制于人。

因為這類復雜產品的供應鏈的構建經歷了較長時間,其供應鏈體系牽涉到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家供應商,任何一環節出問題,就會影響全部工序,而核心話語權,掌握在美國和日本手里。

全球供應鏈是否有可能去中國化

在全球供應鏈是否可能去中國化這個問題上,答案顯然是“不可能”。

(1)疫情期間,部分國家重提貿易保護主義論調,并出臺各類出口或進口限制。從各國自身來看,這些限制措施是合法的,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種人為拆解全球供應鏈的做法會導致各國人人自危、被迫在經濟上回到“自給自足”的時代,從規模經濟效益、產業組織、市場結構、生產效率等方面看,都是倒退。

商品一上架就被買空,攝于美國奧蘭多超市 圖源:unsplash

(2)在自然災害(日本“3.11”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貿易沖突等外部因素的沖擊下,跨國企業的供應鏈建設越來越重視安全和穩定的考慮。在地緣政治和風險規避因素驅動下,扁平化和多元化是提升供應鏈安全的主要方向,去中國化與當前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方向不符。

(3)外資企業已經深度融入中國市場,中國穩定增長的消費市場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仍然長期存在。現在,中國是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節點和關鍵環節之一,對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從中國的消費市場和制造業基礎來看,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缺乏經濟基礎,不可能成為現實。

全球化發展水平領先的跨國企業,如何打造可持續的供應鏈

加大供應鏈扁平化和多元化建設,積極打造智能化的供應鏈,利用國內市場降低全球供應鏈調整帶來的風險,是跨國企業搭建供應鏈時的一致思路。

以聯想集團為例,聯想集團建立了以高效、敏捷和智能為特征的供應鏈來服務客戶,以預測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面的創新為基礎,能夠有效地從數據中獲得信息并采取行動,具備可持續性、多樣性和包容性。

當前,聯想通過供應鏈驅動全球30多個生產基地和2000多家供應商高效協同,同全球400多家核心供應商實現了數字化平臺協同運作。2020年5月,聯想憑借其供應鏈的全球化運營和混合制造模式再度入圍Gartner供應鏈全球25強,位列第15。聯想通過供應鏈建立了自有工廠/ODM/OEM高效協同的混合制造模式,提升了產品質量和運作效率。

憑借其高效、敏捷、智能的全球供應鏈,聯想得以靈活利用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優勢來滿足市場需求,動態協調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的優勢資源,實現“全球資源、本地交付、卓越運營”。

經歷危機的洗禮,我們應有怎樣的應對措施?

從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的層面看,優化全球供應鏈建設需要:

(1)堅持全球化的發展方向

(2)維護世界貿易組織在全球貿易治理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3)堅持多邊、開放的全球貿易治理體系,完善全球投資治理

從深化對外開放,提升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來看,需要:

(1)堅持底線思維,穩定我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基本盤”

(2)加大開放力度,高質量“引進來”

(3)優化企業對外投資支持政策體系,大規模“走出去”

(4)對關系我國重點戰略物資供給的供應鏈核心節點項目提供政策支持

(5)構建供應鏈風險應對體系

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要順應時代變化,加快供應鏈調整步伐:

(1)根據美國、中國、德國三大全球制造業中心的發展趨勢靈活布局

(2)加大供應鏈扁平化和多元化建設

(3)積極打造智能化的供應鏈,降低供應鏈給企業國際化發展帶來的風險

(4)主動調整,應對“中國+X”46和“雙循環”格局

總結

除八大必看點之外,《后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革命——邁向智能、韌性的轉型之路》研究報告還系統梳理了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歷程和新趨勢、工業4.0新業態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外部沖擊對全球供應鏈安全的影響、后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方向、全球供應鏈建設的優秀企業案例和優化全球供應鏈建設的應對措施等熱門議題。

世界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未來趨勢是什么?

21世紀初世界經濟貿易發展趨勢

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特征.20世紀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將深刻地影響21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的加深和知識經濟的推進對新世紀的影響最大.國際貿易、投資與生產的變化,是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反過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又在質與量兩方面影響著國際貿易、投資與生產.

21世紀前5年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

21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夜之間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紀的國際政治、經濟現實緊密相關.20世紀國際政治、經濟的發展變化,建立在兩次世界大戰和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美、蘇兩極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冷戰,反映在經濟上,實質是兩種經濟體制的競爭.90年代初,冷戰格局隨著蘇聯和東歐劇變而宣告結束.90年代前期,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個從衰退到緩慢回升的階段.發生在90年代后半期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經濟陷入低谷,也說明現在的世界經濟體系并不完全適應變化中的國際經濟的需要.

(一)世界經濟仍處于調整期,呈現低速穩定增長態勢

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個激烈動蕩的階段,出現了兩次經濟增長速度大幅下降的局面,最終導致90年代的全球平均經濟增長率低于80年代與70年代.由此世界經濟進入調整期,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區域,經濟狀況的差異比較大;另一方面,這個調整在對世紀的前5年還將繼續.

(1)東亞地區的經濟調整將基本完成

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最近20年,東亞經濟年平均增長8%,遠遠高于全部發展中國家年平均4.3%、發達國家年平均3%的經濟增長率.東亞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同時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與投資市場之一.1997年的金融危機不僅打斷了東亞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且不同程度蔓延到了其他地區,對90年代末世界經濟的影響很大.

因此,我們的一個基本觀點是,21世紀的前5年中,東亞經濟將進入一個低速、穩定增長的階段.東亞區域各國將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以求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點.東亞區域經濟復蘇,對我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貿易與投資方面.我國同東亞其他國家的競爭將會加劇.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