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01 主要的對外貿易海港有哪兩個(歐洲的主要港口有哪些)

来源: 发表时间:2024-06-03 17:43:23

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港口主要有哪些?

宋元時期為人熟知的大型海港有廣州、泉州、明州等港,其實兩宋時期的東南沿海地區見于文獻記載的外貿港口城市,至少有20來個

宋初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先在廣州復設市舶司;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之前已設杭州市舶司;十年后即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又設明州(今寧波)市舶司,反映兩浙海外貿易在迅速發展

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又在福建泉州設市舶使

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則在秀州華亭縣(今上海松江)設市舶場(注:《宋史》卷186《食貨志(下八)》,“互市舶法”條稱,“宣和元年(1119年),秀州開修青龍江浦,舶船輻輳,請復置監官

先是,政和中置務設官于華亭縣

后江浦湮塞,蕃舶鮮至,止令縣官兼掌

至是,復設官兼領也

”)

此外,浙西的鎮江(今同)、平江(今蘇州)亦是外貿通商口岸,“如有蕃商愿將舶貨賣入官,即令稅務監官依市舶法博買”

(《宋會要輯稿·職官》44之10)可見這兩個城市也有外商前來從事外貿活動

除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設于北方密州板橋鎮(今山東膠縣)的一個市舶司外,北宋東南沿海見于記載的外貿港口有7個之多,大致已經連成一片

南宋財政更加倚靠外貿“舶入”,對外貿易更加興盛,因此外貿港口續有增加

除廣、泉、明三州外,又在溫州(今同,1132年)、江陰軍(江蘇今縣,1146年)設市舶務,在秀州海鹽縣澉浦鎮(浙江今縣今鎮,1250年)設市舶場

據弘治《上海志》載,南宋末年還在上海鎮(今上海市)設市舶司和榷貨場

除以上11處設有市舶機構的較大外貿港口外,據宋人《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等志書,通(今江蘇南通)、楚(今淮安)、海(今連云港)、越(今浙江紹興)、臺(今臨海)、福、漳、潮、雷(今廣東海康縣)、瓊(今海南海口)這10來個城市,也有外貿活動的存在(注:《太平寰宇記》,北宋樂史撰,成書于太宗雍熙末至端拱初(987~988年)

《輿地紀勝》,南宋王象之撰,成書于理宗嘉定末至寶慶末年(1224~1227年)

兩書是兩宋時期最為重要的地理總志,而后書則大量征引前書,有明顯的繼承關系

此外,設于廣西沿海欽州的博易場也有管理與交阯貿易的職能,“凡交阯生生之具,悉仰于欽,舟楫往來不絕也

……其國富商來博易者,必自其邊永安州移牒于欽,謂之小綱

其國遣使來欽,因以博易,謂之大綱”

(周去非《嶺外代答》卷5《財計門》“欽州博易場”條)海南瓊州轄下的瓊山、澄邁、臨鄉、文昌、樂會5縣,也有市舶之設,當地駐軍以市舶稅入為經費來源(注:趙汝適:《諸蕃志》卷13,“海南”條載,“(海南)俗以貿易為業”

“(瓊州)屬邑五,……皆有市舶,……”

這樣,北起淮南東海,中經杭州灣和福建福漳泉金三角,南到廣州灣和瓊州海峽的南宋海岸線上,與外洋通航的外貿港口,至少有20來個之多

這樣一種景象不僅唐代未曾見過,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現

歐洲的主要港口有哪些

1、鹿特丹(Rotterdam)

港口代碼:NLROT

經緯度:(北緯 51°55', 東經4°29' )

荷蘭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亞歐大陸橋的西橋頭堡(東橋頭堡是中國連云港市),位于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它是歐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來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

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

荷蘭是世界上有名的小國,國土面積41526平方公里,比我國的江蘇省面積還要小,但鹿特丹港卻是世界第一大港,有7個港區,40多個港池,共有650多個泊位,可同時供600多艘千噸及萬噸級輪船停泊作業。

港區面積100多平方公里,碼頭岸線總長37公里。  是連接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素有“歐洲門戶”之稱。

港口性質:海港,基港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鹿特丹

里程碑記錄是在 1978 年取得的, 1986 年突破了 200 萬個標準箱。 2000 年箱量增至 650 萬標準箱, 2004 年為 820 萬標準箱。

其中大部分集裝箱量是在馬斯河沿岸的 ECT 三角洲碼頭裝卸的。 目前鹿特丹港的大部分重要作業是在距鹿特丹中心 40 公里的臨近北海的地區進行的。

一半以上的港口中轉量在瑪斯河進行。現在,鹿特丹的港口和工業綜合區與休斯頓和新加坡一樣,已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之一。鹿特丹港在原油、油產品、集裝箱、水果、煤炭、礦石和廢鋼的中轉方面均處于較為領先的地位。

上海到鹿特丹航線圖

上海出發 過馬六甲海峽,紅海,過蘇伊士運河,走地中海,到鹿特丹。

2、漢堡港(HAMBURG) 

港口代碼:DEHAM

經緯度:53"33'N,009''59'E

位于:德國北部易北(ELBE)河下游的右岸,距入海口約76n mile,瀕臨黑爾戈蘭(HELGOLANDER)灣內,是德國最大的港口,也是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

港口性質:海港、河港、自由港、基本(CM)

始建于1189年,迄今有800多年的歷史,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在自由港的中心有世界上最大的倉儲城,面積達50萬平米。

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多偏西風,溫和濕潤,冬雨較多。

天津港到漢堡港航線

天津港出發的一般都是大連出發過來的。 經過天津,再到青島,上海或者寧波,(如果不靠上海寧波,直接就會去新加坡攬貨)。 過馬六甲海峽,紅海,過蘇伊士運河,走地中海,到鹿特丹,然后到漢堡。

3、安特衛普港(ANTWERP)

港口代碼:BEANT

經緯度:51度14分N,004度23分E

比利時最大的海港,歐洲第三大港。地處斯海爾德河下游,距河口68~89千米 。

港區總面積10633萬平方米 ,其中水域占1315萬平方米,港區岸線總長99千米,貨物吞吐量近億噸 ,是排名鹿特丹港和馬賽港之后的歐洲大港。比利時全國海上貿易的70%通過該港完成。安特衛普港以港區工業高度集中而著稱。

港區有6座海船閘,其中北港的參德夫利特船閘長500米,寬57米 ,高潮時門檻水深可達17.5米 ,能通過15萬噸級海船,是世界最大海船閘。德爾維德港池是港口核心部分,水深16.75米 ,有4個雜貨碼頭和1個散貨碼頭 ,其中有14個集裝箱泊位。

港口性質:河港、設有保稅倉庫、基本港(C、M)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4、費利克斯托(FELIXSTOWE) 

港口代碼:GBFEL

經緯度:51度57分N 001度21分E

位于英國東南海岸奧爾韋爾(ORWELL)河與斯陶(STOUR)河匯合入海口處,距伊普斯威奇(IPSWICH)約18km,是英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口,早在1967年7月就成為英國第一個集裝箱專業港。

該港是英國──大西洋航線集裝箱船的裝卸碼頭。港口主要進口貨物為化肥、機器、紙張、水果、啤酒及化工品等,出口貨物主要有摩托車、酒、金屬制品、食品及化工品等。

1992年貨物吞吐量為1600萬噸,1994年集裝箱吞吐量達174.6萬TEU,比1993年增長6.6%,在歐洲名列第4

港口性質:海灣港,基本港(C)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5、南安普頓港(SOUTHAMPTON ) 

港口代碼:GBSOU

經緯度:50度54分N,001度24分W

位于英國南部特斯特(TEST)河與伊欽(ITCHEN)河口的匯合處,瀕臨英吉利(ENGLISH)海峽北側的索倫特(SOLENT)

本港大船錨地水深達23m。

1994年集裝箱吞吐量達60萬TEU,1992年貨物吞吐量達3200萬噸,主要出口貨物為機器、摩托車、精練油及雜貨等,進口貨物主要有谷物、木材、原油、水果、酒、羊毛、獸皮、肉等。

港口性質:海峽河口港、設有自由貿易區、基本港(M)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6、不萊梅港(BREMEN) 

港口代碼:DEBRE

位于德國西北部威悉河的下游,距入海口約68nmile,是德國的第二大港,也是歐洲重要的中轉海港,港口距機場約6km。該港8世紀末開始見于記載,當時是一個商業中心,也是“漢薩同盟”成員之一。

17世紀因河口淤淺,一度衰落。19世紀起,隨著河道挖深和工業的發展,成為德國西北部的重要工業城市及鐵路樞紐和大海港,也是德國進口汽車、紡織原料的第二大港,是世界上僅次于日本神戶的專門進口棉花的港口。

后來為了適應船舶大型化的需要,在威悉河口的右岸建立了新港即不來梅的外港-BREMEERH-AVEN不來梅港。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7、勒阿弗爾港(LE HAVRE) 

港口代碼:FRLEH

經緯度:49度29分N,000度07分E

位于法國西北沿海塞納(SEINE)河口北岸,瀕臨塞納(SEINE)灣的東側,是法國第二大港和最大的集裝箱港,也是塞納河中下游工業區的進出口門戶。

勒港是一個深水港,可以晝夜不斷地接待各種船舶。每年來港的船舶約有8000余艘,其中集裝箱船達3500艘,大小班輪公司約250家與全世界500多個港口通航。1994年集裝箱吞吐量達87.5萬TEU。1992年貨物吞吐量為5529萬噸,比1991年減少約3.4%。該港能源供應為運輸業及其重要部分,約占港口運輸總量的65%。

主要進口貨物為原油、煤、礦產品、皮革、紡織品、服裝、肉類、電力機器及金屬件等,出口貨物主要有機器、車輛、石油產品、糧谷、紙張、運輸設備、塑料原材料及雜貨等。

港口性質:海灣河口港、設有自由貿易區、基本港(C)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8、哥本哈根港(COPENHAGEN) 

港口代碼:DKCOP

經緯度:55度42分N,012度36分E

位于丹麥海峽的西側,與瑞典南部的馬爾默(MALMO)隔峽相望,相距約14n mile,有火車輪渡可通,是丹麥的首都和最大港口。

哥本哈根在丹麥文中就是“商人的港口”或“貿易港”的意思。

全國重要的食品、造船、機械、電子等工業大多集中在這里。哥本哈根的海港,水深港闊,設備優良,是丹麥最大的商港。每年出入港口的船只達三萬五千艘以上,丹麥一半以上的對外貿易都經由這里進出口。

哥本哈根有鐵路通過火車輪渡與日德蘭半島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國相連接。有許多國際航空線經過這里,是西歐和北歐間鐵路、航空的樞紐。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