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YouTube買粉丝、facebook刷点赞、tiktok买粉丝点赞–instagram买粉丝

04 中國服務貿易大會發展歷程(中國從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有哪些?要具體的例子。)

来源: 发表时间:2024-05-10 02:59:26

21日至23日,關貿總協定中國工作組第十一次會議在日內瓦舉行。會議決定結束對中國外貿制度的審議,轉入市場準入的實質性談判階段。

△1994年4月12日至15日,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舉行,正式結束烏拉圭回合談判。中國政府代表簽署了《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果最后文件》。

△1994年12月20日,關貿總協定中國工作組第十九次工作會議在日內瓦舉行。由于少數締約方漫天要價,無理阻撓,致使中國復關談判未能達成協議。

△1995年5月7日至19日,受關貿總協定中國工作組主席邀請,中國代表團赴日內瓦與締約方恢復中國復關和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談判。

△1995年6月3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接受中國申請,中國成為該組織觀察員。

△1996年3月22日,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第一次正式會議在日內瓦舉行。

△1997年8月4日至6日,中國與新西蘭簽署了世貿組織市場準入談判的雙邊協議,新西蘭是第一個與中國結束雙邊談判的西方國家。(但在此之前,中國與匈牙利已簽)

△1999年7月9日,中日雙方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宣布全部結束雙邊談判。

△1999年5月8日,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中美世貿組織雙邊談判中斷。

△1999年9月9日至13日,中美兩國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恢復雙邊世貿組織談判。

△1999年11月10日至15日,中美兩國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在北京舉行了談判。11月15日,雙方達成雙邊協議。

△1999年11月26日,中國與加拿大結束了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談判。

△2000年5月15日至19日,中國與歐盟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在北京舉行談判。5月19日雙方達成協議。

△2000年6月19日至23日,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第10次會議在日內瓦舉行,談判重點轉移到在多邊起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法律文件--加入議定書和工作組報告書。

△2001年6月28日至7月4日,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第17次會議在日內瓦舉行,此次會議完成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多邊文件的起草工作。

△2001年9月13日,中國與墨西哥結束了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談判,至此中國全部完成了與世貿組織成員的雙邊市場準入談判。

△2001年9月12日至17日,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第18次會議在日內瓦舉行,此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多邊文件,提交總理事會審議。會議宣布結束中國工作組的工作。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召開的世貿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審議并表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中國從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有哪些?要具體的例子。

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經濟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形成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區域梯次開放的格局,實現了從貿易到投資、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領域不斷拓展的開放格局,呈現了從數量小到數量大、從質量低到質量高的開放新趨勢。中國正在以開放的新英姿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國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開放格局經過先試驗后推廣,采取了分步驟、多層次、逐步推進的戰略,經歷了一個不斷擴大和深化的過程。

(一)對外開放從局部地區向全國推進

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的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優惠措施,1980年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航船正式揚帆起程。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對外開放的范圍由特區逐步擴大到了沿海、沿江、沿邊地區,初步形成從沿海向內地推進的格局。1992年相繼開放沿江城市和三峽庫區、邊境和沿海地區省會城市、沿邊城市,開放太原等11個內陸省會城市。隨后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縣市。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原區域性推進的對外開放轉變為全方位的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至此,一個從沿海到內地、由南向北、自東向西、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區域格局基本形成。

(二)對外開放從商品貿易向投資和服務貿易領域推進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對外開放以“出口創匯”為切入點,千方百計擴大出口成為政策的基本指向。針對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鄧小平同志指出,對外開放不僅要繼續擴大商品貿易,而且可以讓外商來華直接投資辦企業、搞加工貿易。這樣就使原來的對外經貿交流從貿易領域擴展到投資和生產領域。外商直接投資、借用外債、到國際市場融資等多種方式被廣泛采用。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服務領域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服務貿易迅速發展。

二、對外貿易連上新臺階

對外貿易是一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核心內容與出發點。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一)貨物貿易規模增長超過100倍

200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猛增到21737億美元,增長了104倍。其中,出口總額從98億美元增加到12178億美元,增長了124倍;進口總額從109億美元增加到9560億美元,增長了87倍。1979-2007年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17.4%,其中出口年均增長18.1%,進口年均增長16.7%。

特別是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抓住國際產業加快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對外貿易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贏得了歷史上最快最好的發展時期。2002-200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以年均28.5%的速度增長,其中出口年均增長28.9%,進口年均增長27.3%。2001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097億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2007年又一舉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

自1950年起的58年歷程中,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200億美元用了29年,從200億美元到5000億美元用了23年,從5000億美元到1萬億美元用了3年,從1萬億美元到2萬億美元也僅用了短短的3年時間。2002-2007年入世6年間,進出口貿易總額合計已超過1979-2001年即從改革開放到入世之前23年的總和。

30年來,進出口貿易從逆差轉變為順差,使我國從一個外匯捉襟見肘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從改革開放到1993年,除少數年份進出口貿易有小規模順差外,多數年份均為逆差。進入1994年以來,進出口貿易均保持順差,且規模不斷擴大。1995年貿易順差突破100億美元,達到167億美元。2005年又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020億美元。2007年再突破2000億美元,達到2618億美元。2007年我國外匯儲備從1978年僅有的1.67億美元迅速擴大到1.5萬億美元。

進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不斷提升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位次,改革開放初期位居第32位,2004-2007年穩居第3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年的近8%,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其中,2007年出口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提高到8.8%,世界排名躍居到第2位;進口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也提高到6.7%,位居世界第3位。

(二)貨物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從出口商品結構看,30年來,從以初級產品為主到以工業制成品為主,以輕紡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到以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1978年初級產品出口占53.5%,工業制成品出口占46.5%。1985年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已近平分秋色,分別為50.5%和49.5%;到1986年,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大大超過初級產品,達到63.6%,初級產品出口比重下降到36.4%。2007年,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進一步轉變為5.1%和94.9%,工業制成品占據了我國出口商品的絕對主導地位。

令人欣喜的是,在工業制成品出口中,機電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持續提高,1994年為26.4%,2000年提高到42.3%,2003年進一步提高到51.9%,2007年則達到57.6%。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2000年為14.9%,2003年提高到25.2%,2007年進一步提高到28.6%。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國出口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日益明顯。

從進口商品結構看,為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需要,進口商品結構中,資源、基礎原材料等初級產品所占比重明顯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快速增長。

1985年初級產品在進口商品中所占比重僅為12.5%,2007年這一比重提高到25.4%。其中,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和非食用原料占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由1985年的0.4%、7.6%提高到2007年的11.0%、12.4%。近幾年,大豆、鐵礦砂、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進口量呈持續大幅增長之勢。

與此同時,國內對國外先進技術和成套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工業制成品進口中,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快速增長。2007年,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分別為4990億美元和2870億美元,分別是1994年的8.7倍和2000年的5.5倍;機電產品占進口額比重從1994年的49.4%提高到52.2%,高新技術產品占進口額比重從2000年的23.3%提高到30.0%。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快速增長,不僅彌補了國內經濟建設資源和技術的不足,而且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創造了條件。

從貿易市場結構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貿易伙伴已達220多個,貿易市場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與美國、歐盟、日本三大經濟體的貿易合作蓬勃發展,對東盟、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取得較大進展,與其他貿易伙伴往來發展較快。

1998-2003年,日本為我國最大貿易伙伴,美國和歐盟位居第2位和第3位;2004-2005年,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和日本位列第2位和第3位。2007年,中歐、中美和中日雙邊貿易額分別為3561億美元、3021億美元和2360億美元,分別比1998年增長5.2倍、4.5倍和3.8倍。

2007年,東盟為我國第四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達2025億美元,比1998年增長7.6倍。俄羅斯、印度分別為我國第八、第十大貿易伙伴。

(三)服務貿易取得長足發展

2007年服務貿易總額由1982年的43億美元增加到2509億美元,25年增長了57倍,年均增長17.6%。其中,出口額從24.8億美元增加到1217億美元,年均增長16.9%;進口額從18.7億美元增加到1293億美元,年均增長18.5%。

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嚴格履行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的承諾,極大地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入世6年,服務貿易出口額年均增長24.4%,高于同期世界平均13.8%的增速,也高于同期世界主要國家服務貿易出口增長速

相关栏目: